失眠症(insomnia)是指睡眠困難,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也是臨床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即不能入睡、睡不穩和睡醒後不能恢複精神。睡不着的病因多種多樣,可由精神心理和軀體疾病所引起,包括精神障礙、呼吸障礙、飲酒、吸毒、睡眠中的肌陣攣或不寧腿綜合征等。可表現為入睡困難、時常覺醒及/或晨醒過早入睡困難或起始性失眠(initial insomnia)常伴有焦慮、恐懼或抑鬱等情緒障礙。早醒雖是老年人常見的現象,但有時可能是抑鬱症的表現,要注意觀察了解患者的焦慮、自責和自我懲罰觀念往往在晨間加重。

 

傳統觀念認為,失眠大多屬於精神壓力過大,性格內向或精神刺激等精神、心理方面因素所致。失眠與84種疾病包括亞健康、藥物的毒副作用等有關。涉及到神經精神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糖尿病、高血壓、心髒病、更年期綜合症等等。雖然涉及這麼多的疾病,其實只有三個共同的原因:1.體質虛弱,包括陰虛、血虛等;2.是體內某些髒器組織功能紊亂;3.是體內代謝產物積聚不能排出體外,造成內毒積聚。以上三大原因導致人體睡眠機能失去平衡,人體睡眠生物鐘遭到破壞,因而發生或加重失眠。

 

失眠可以由各種不同的原因引起。可分為:

  (1)環境因素:噪音或光照幹擾睡眠,高溫或嚴寒影響睡眠,臥具不適如過硬或者被褥過厚或過薄都影響睡眠。改換睡眠環境如住院或住旅館也可以引起失眠。同睡者尢其是鼾聲大的同睡者也影響睡眠。

  (2)生理因素:高速跨幾個時區的旅行(時差反應)以及由白班改夜班工作,由於體內生物鐘尚未適應新的晝夜節律,因此也出現失眠。

  (3)心理社會因素:應激和各種生活事件均可引起失眠。為自己或親人的疾病焦慮、害怕手術、親 人亡故、為考試或接受重要工作而擔心等都有是暫時性失眠的常見原因。

  (4)軀體疾病:各種疼痛性疾病,使人痛苦的疾病如心肺疾病、關節炎、晚期癌症、夜尿症、胃腸疾病、腎功能衰竭、甲狀腺功能亢進、帕金森病等常常引起失眠。

  (5)精神疾病:抑鬱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癡呆、焦慮症、強迫症、邊緣性人格障礙等常伴有失眠症狀。

  (6)藥物:最常引起失眠的藥物有咖啡因、茶堿和各種興奮劑,以及酒精和食欲抑制劑。這類失眠稱為反跳性失眠。

  (7)睡眠伴隨症:如夢魘、夜驚症。

  (8)原發性睡眠障礙:如特發性失眠、睡眠時相延遲或提前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9)假性失眠:假性失眠又稱為睡眠狀態誤認,即將已睡誤認為未睡。也有的人將疲乏認為失眠。

 

音樂是一種社會性的非語言交流的藝術形式,音樂活動(包括歌唱、樂器演奏、創作等)本身就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社會信息和社會交往方面的不足,會嚴重地影響人的心理健康,而患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兒童孤獨症、和包括老年癡呆症在內的各種老年疾病的病人,以及長期住院的各種慢性病患者,都在不同程度存在著人際交往功能的障礙或不足。

 

音樂治療師通過組織各種音樂活動,如合唱、樂器合奏、舞蹈、等等, 為病人提供一個安全愉快的人際交往環境,讓他們逐漸地恢複和保持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病人在音樂活動中學習和提高他們的人際能力、語言能力、正確的社會行為、行為的自我克制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並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評價。另外,音樂活動為病人提供了一個通過音樂和語言交流來表達、宣泄內心情感的機會。病人在相互的情感交流中相互支持、理解和同情,使病人的各種心理和情感的困擾和痛苦得到緩解。病人在音樂活動中獲得了自我表現和成功感的機會,從增加了自信心和自我評價,促進了心理健康。  


音樂治療的過程一般包括四個主要步驟:(1)確定病人的問題所在(評估)(2)制訂治療目標(3)根據治療目標制訂與病人的生理、智力、音樂能力相適應的音樂活動計劃(4)音樂活動的實施並評價病人的反應。各種不同的音樂活動可以幫助病人發展其聽覺、視覺、運動、語言交流、社會、認知以及自救能力和技巧。同時音樂還可以幫助病人學習正確地表達自我情感的能力。

 

淩晨樂可以調節人們的情緒,解除病人的病痛。清代醫學家吳尚先曾說:“七情之病,看花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也”。的確,音樂是貼“良藥”,通過音樂的節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可以影響人的精神世界。對失眠或患有其它睡眠障礙的人來講,常聽一些舒緩的民樂,輕音樂等。可以使其情緒平穩、放松、安靜。經過一段時間的音樂調節後,病人的由疾病造成的精神壓力會逐漸減輕,精神狀態也會日趨好轉,可以不同程度地解除患者的焦躁不安與憂鬱心理,從而使人們的睡眠得到改善,尤其那些文藝休養的人,在傾聽當中一切憂愁全部遺忘,不僅陶冶了情操,煥發了精神,而且疾病亦隨之好轉。可見,音樂也是改善睡眠的一貼良藥。

 

音樂解決失眠方法

      明代醫學家張仲景曾經說過:“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音樂助眠的機制是以“治本”為出發點的,從根本上建立正確的睡眠秩序,所以效果頗佳,選擇什麼樣的樂曲對失眠者最好?由於失眠患者多數是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大腦皮層常處於緊張狀態,興奮與抑制的功能失調,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衰弱。所以,強烈烈節奏的樂曲,對大腦的興奮刺激較強,會使聽者煩躁輾轉,起不到催眠的作用,如果選用患者喜愛或熟悉的歌曲,有可能使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來,因此也不足取。

 

       1 自然音樂

       大自然的聲音,如山泉、溪流的叮吟之聲,清晨森林裏群鳥的啼鳴,秋風和春雨,都能造成一種寧靜、曠遠、清新、安全的感覺,使大腦皮層由興奮漸入抑制狀態,而達到催眠的效果。       “音樂是建構的現實”(Gaston語),“是一個存在於時間中的現實現象,並要求個體的自始至終的參與”(Sears語)。音樂的一些特定的本質特點會要求,引起,促使和影響人的行為。例如,音樂中的次序和結構,特別是節奏因素會幫助一個人組織自己對外在世界的感知。一些兒童甚至很多成人的內部世界常常是迷惑混亂的,音樂有序的的結構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益的的體驗,可以幫助他們從混亂中解放出來。


       2 選用五行調式中的羽調式、宮調式音樂,安神助眠作用也明顯。尤其是由於根據調式要求重新編配的旋律。患者多不熟悉,所以效果還會更好些。

        如:莫紮特《催眠曲》《仲夏夜之夢》《二泉映月》《平湖秋月》《漢宮秋月》 《漁舟唱晚》《春江花月夜》《搖蘭曲》《姑蘇行》等

 

        樂療方式:

       音樂治療選擇睡前進行,一般20~30分鐘,或更長一些40~60分鐘,音量不超過60dB。保持室內環境安靜,造成睡眠的氣氛,在樂療前,至少半小時內,不宜作過劇烈的運動。催眠音樂的應用中,如果加上患者的信賴和配合,效果會很好。

 

 

睡眠障礙、睡眠困難的隱形剋星---蒙羅「雙腦同步音樂」--全世界研究意識最具權威的機構》》》

arrow
arrow

    happygo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