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東方文化中的打坐可改變腦部神經傳導路徑。

這項由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與大連理工大學(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合作研究表明,這種打坐練習能協助腦部控制行為,使人更加能夠自律,減少焦慮。

東方文化中並不陌生的打坐,在西方國家已成為熱門的研究課題。一些西方科學家不僅個人親自參與打坐,許多研究室更試圖以科學儀器的精密測驗來推出邏輯上的答案。近年來,科學家陸續發現打坐確實能影響腦部功能。

如今打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根據2007年美國政府一份調查發現,美國打坐人口超過2,000萬。越來越多的醫學中心開始教導病患打坐冥想以減輕疼痛和壓力,古老而神秘的打坐正漸漸成為主流療法。

打坐有助腦部控制行為與情緒

俄勒岡大學與大連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用IBMT打坐法或調節法(即Integrativebody-mind training,IBMT)測試了45名受試者,其中約半數修習打坐法,控制組則接受放鬆訓練。結果發現,採用修習IBMT打坐法11個小時之後,似有助腦部控制行為與情緒。

造影掃瞄檢查顯示,修習打坐的受測者比起控制組,前扣帶皮質連結比較多。前扣帶皮質主司行為與情緒反應。

本研究主要作者俄勒岡大學的波斯納(Michael Posner)教授說:“我們的研究發現重點在於大腦網路中有關自律的部份,進行結構性改變的能力。因為修習IBMT而改變最大的是神經傳導路徑。之前已經有研究證明神經傳導路徑,與每個人控制衝突的能力差異有關。”

前扣帶皮質活性化不足也與注意力不集中、失憶、憂鬱、精神分裂症以及許多其他失調症狀有關。研究人員還表示,比起控制組的學生,受測組也顯示焦慮程度、憂鬱、憤怒與疲倦的程度較低。

打坐讓人思維更敏捷

實際上打坐和冥想等東方文化中的修行方法早就受到西方科學界的關注,不少科學家對此進行了各類研究。

美國威斯康新大學的神經學科學家理查.大衛森(Richard Davidson)與同事研究了打坐對人類注意力及感官靈敏度的影響。

在腦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在看東西時常會遺漏某些細節。例如,當兩張圖片相隔半秒鐘在螢幕上顯示時,人往往看不到第二張圖。

研究中,17名志願者學習打坐,每天練習10至12個小時。3個月後,研究員讓他們注意電腦螢幕上顯示的數位,這些數位夾在英文字母之間,偶爾顯示在螢幕上。同時,這些志願者的腦部活動會被電極記載下來。

試驗結果顯示:與其他人相比,這些志願者往往能夠注意到別人看不到的第二個數字。大衛森表示:“在過去,科學家認為人類的某些腦部能力是固定的,但我們發現打坐可以使這些能力發生改變。精神鍛練能夠改善智力。”

 

》》衍生閱讀

打坐比睡眠更能使人精力充沛

打坐帶來快樂

打坐改變大腦結構

 

靜坐冥想專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打坐 修行 冥想
    全站熱搜

    happygo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